近年来,玉林市博白县为了振兴乡村,壮大乡村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那林鱼养殖打造成当地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为水产养殖户搭建了一个增产创收的效益平台,助农增收成效显著,促进全县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那林鱼,是一种以“那林”地域名称命名的一种本地草鱼,因其具有肉质结实,口感鲜嫩,味香清甜而成为玉林市博白县一道特色佳肴,受到广大食客的赞誉和喜爱,被博白人民誉为“水中瑰宝”。据了解,那林鱼生长在六万大山余脉深处的那林镇一带,该区域山高林密,河溪纵横,具有丰富的、无公害、无污染的山溪泉水,常年水流不断。那林鱼养殖户就依托当地水质清新、原生态无污染、溶氧充足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引来长流的山泉水,利用当地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在山边、地角、田边构筑起一张张面积在8-35㎡,水深在0.6m-0.9m之间的鱼塘,通过水资源“一进一出”的方式饲养,打造一种“小窝养大鱼”的循环流水养殖方式。

“除了在长流的山泉水中养殖外,我们的那林鱼还以自己种植的嫩草、菜叶等草料进行喂养,养殖3-4年,便能达到4公斤以上,养殖出来的那林鱼,不管是蒸、煎、煮、焖,还是鱼生、炖汤,都有它独特的风味。”博白县大山沟那林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大山沟合作社”)负责人王凤燕说。作为较早一批养殖博白县本地活体草鱼的创业者,王凤燕与丈夫蔡瞿全两人几十年来深耕于那林鱼养殖和销售的产业链条当中,于2016年成立了大山沟合作社,秉承着诚信、优质、绿色、生态、共赢、共富的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天然优势,努力打造博白县的特色优质产品——“那林鱼”。
为确保产品质量,大山沟合作社采取统一养殖规范,统一养殖,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为会员提供水产养殖业生产资料的购买、那林鱼的销售以及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目前,那林鱼主要销往两广地区居多,销售距离较近,可实现当天寄出、当天送达。因此,在产品运输上,合作社每天都会根据客户的订单,将鲜活的那林鱼以“充氧气”的方式进行打包,通过货车运送出去,保证那林鱼送达客户手中时还是活蹦乱跳的状态。
在博白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大山沟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加入到那林鱼养殖产业中来。截至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有483户,鱼塘200口,总面积36亩,那林鱼年产量能达10万市斤,年产值超2400万元,为地方经济的腾飞,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博白县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大力扶持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博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秋华谈到,“那林鱼作为博白县地方名优特产鱼,由于具有一定的质量特色且产品质量与地域人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017年成为了博白县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能够打响博白那林鱼产品品牌,走出一条特色养鱼之路,我们局从压实养殖户主体责任、养殖过程的支持、管控和服务到末端的监管,严抓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以保障那林鱼的品质,把那林鱼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那林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效应不断发挥,博白县全县那林鱼养殖户达1.2万户,养殖面积167公顷,年产量2500多吨,产值高达1亿元。下一步,博白县农业农村局将与合作社共同探讨如何突破冷链物流瓶颈,实现长距离运输,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提升那林鱼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