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白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战略,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紧紧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引导扶持每个村(社区)至少培育一项特色产业、一个村至少一种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地走好“一村一品、特色富农”的产业兴村之路,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有力推动了博白蕹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给蕹菜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博白蕹菜”这一特色产品。博白蕹菜,又称博白空心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栽植于水田,具有茎长叶疏、叶尾尖细、鲜绿脆嫩、清香爽口的特点,其历史悠久,品种优良,2011年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打响博白蕹菜品牌,博白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博白蕹菜列为一项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由博白县农业农村局承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在博白县博白镇官田村大塘垌建设了博白蕹菜生产基地,种植规模达2500亩,结合无土栽培及冬季大棚种植新技术,提高单产,并进行保鲜及真空包装,有效提升了产品的保鲜和长途运输能力。此外,对生产经营者采购冷藏保鲜、运输、包装等实行政府补贴,充分调动蕹菜种植户的积极性,大大强化了城市菜篮子工程,满足社会需求。还制定了无公害蕹菜行业标准,采取领导挂帅、科学管理、依规实施等办法,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博白蕹菜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使博白蕹菜的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
“近年来,博白蕹菜远销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广州、东莞和上海等地,得到了越来越多外地消费者的欢迎。”博白县友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友军介绍说。为了保证对外地蕹菜的供应,王友军与其他种植户一起成立了博白县友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肥沃的土壤和水源条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蕹菜产业,为种植户统一采购蕹菜种苗、技术指导、联系收购商家等。在合作社的带动影响下,当地博白镇、水鸣镇、径口镇等多个乡镇实现了连片种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带动了300多名村民以土地入股、自主发展、基地务工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博白蕹菜种植行列。
随着博白蕹菜产业的不断扩大,王友军还于2018年牵头成立了博白蕹菜产业协会,开展蕹菜产业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工作,为蕹菜产业制定公约、规则,加强蕹菜产业行业自律,促进蕹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王友军谈到,“博白蕹菜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大大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销售市场也逐步扩大。在促进蕹菜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对产品质量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也更为严格,我希望能够通过产业协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保持博白蕹菜的特有品质,以规范蕹菜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博白蕹菜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地理标志产品 博白空心菜》广西地方标准已于2020年9月获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标准化以后,市场拓宽了,销路也广了。我们种植户的蕹菜产量和价格、经济效益也跟着增长了很多。”王友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扩大蕹菜的销售市场,共同推动博白蕹菜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