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暑期与汛期叠加,高温高湿与洪涝灾害易造成食品污染、腐败变质,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玉林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以下警示。
一、食品生产环节——严控“源头关”
(一)严选原料安全。严禁使用被洪水淹没、浸泡或霉变的谷物、农副产品等作为原料加工食品。食品生产企业须对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原料开展感官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拒收受污水污染或包装破损的原料。
(二)严守环境清洁。洪灾后立即清理生产场所积水、淤泥,对设备、工器具彻底消毒,避免洪水残留物导致二次污染;监测库房温湿度,防止原料因潮湿霉变。加强“三防”(防蝇、防鼠、防虫)设施维护,定期清理厂区积水、垃圾,阻断病媒生物滋生。
(三)严控储存要求。汛期高温高湿环境下,需严格控制冷链温度(如冷藏肉制品、乳制品),防止腐败变质。定期校准温控设备并记录。
二、餐饮环节——把牢“入口关”
(一)禁止采购污染食材。餐饮服务单位严禁使用被洪水浸泡、发霉变质、来源不明的食材(如蔬菜、肉类、水产品),不得加工销售过期、感官异常食品。
(二)规范加工操作。生熟分开存放,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加强餐具消毒,每日对操作环境、冷藏冷冻设备清洁维护。
(三)重点场所严查。对农村宴席、校外“小饭桌”、夜市大排档等高风险场所加大检查力度,严查无证经营、人员健康证明过期等问题。
三、消费者提示——把好“最后一道关”
(一)食材要合理储存。汛期高温、高湿,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变质。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切勿食用。
(二)食物要安全加工。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少吃冷荤类菜肴,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尽量避免剩饭剩菜,如确需留存,须冷藏并彻底复热后食用。
(三)营养要科学搭配。伏天出汗多、食欲差,饮食应荤素搭配、蔬果兼顾,特别关注孕妇、儿童、老年人营养摄入。此外,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须及时就医。
请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自查,消费者主动监督,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保存好问题食品原状和消费凭证,拨打12315投诉举报,共同守护汛期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