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8日召开的广西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广西食品安全状况形势稳定向好,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通过对全区14个市、68个县(区)的7大类重点食品品种共5550批次进行评价性抽检,检出合格样品5483批次、合格率98.79%。与去年同期相比,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起数持平、中毒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6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全区食品安全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一是有效管控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风险。全年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东盟“两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68项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二是有效管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监管与教育部门联合对校园及周边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检查,督促学校贯彻落实校长(园长)食品安全责任制,督促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加强供餐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和色标管理。三是有效管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落实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加强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三小”登记、备案的监督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打击制假售假食品。四是有效管控旅游场所食品安全风险。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期间全覆盖检查旅游场所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旅游接待宾馆饭店,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五是强化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加大对高风险食品、低合格率食品抽检力度,全区统筹安排食品安全各类抽检监测任务19.22万批次,其中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抽检监测样品5.51万批次(不含快速检测),抽样完成率99.57%;完成样品检验50993批次,检验完成率92.14%,合格样品49134批次,样品合格率96.35%。核查处置检出不合格食品918批次,核查处置率达到100%。及时向社会发布食品抽检结果信息通告45期,发布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抽检质量分析报告14期。六是有效管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建立了《夏秋季食物中毒风险清单》《高风险有毒动植物目录清单》,实行承接旅游团、大型会议、大型活动等餐饮服务的报备制度,凡供餐人数超过50人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有效提高了工作预见性和针对性。针对近年广西误食误饮毒蘑菇、自泡药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死亡率高的情况,综合施策,有效减少了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发生,中毒死亡人数较去年减少6人。
在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方面,广西市场监管局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协调职责,促进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协同发力,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联合开展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等九大食品安全攻坚行动,聚焦案件查办,以打击违法添加为重点,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保健食品等大宗食品为重点品种,严惩重处违法添加、制假售假、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回收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等违法行为。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食品案件5297件,罚没款3700.9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5件,责令停产停业35户,吊销许可证6户,始终保持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提高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广西市场监管部门立足职责职能和特色食品资源,不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改革。进一步升级优化审批系统,优化审批程序。出台《小食杂店认定标准及登记管理办法》。主动探索自动售货经营者、无人超市等新型食品业态准入办法,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二是地方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今年以来,在卫生健康等部门支持下,共制修订螺蛳粉、柠檬鸭、六堡茶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48项,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